导读:作为IT咨询公司,Gartner在2016年把数字孪生体列入物联网超级周期,开启了它造风的流程。从Gartner提出对数字孪生体的四个判断,可以管窥数字孪生体之潜力。
工业4.0研究院在2015年启动数字孪生体研究工作,当时还跟GE研究中心洽谈筹建一家数字孪生体研究院(Institute of Digital Twin),因故该设想未成形,但2016年自行筹建了数字孪生体研究中心(DTRC,Digital Twin Research Center)。
Gartner几乎在同一时间关注数字孪生体,它随后做出的一些判定,跟工业4.0研究院非常接近,甚至于到2020年,国内一些行业专家不认同的观点,我们早就有了共识。
第一:基础设施可以数字孪生体化,更进一步,数字孪生体自身就成为“新型基础设施”(新基建)。
前一段时间,工业4.0研究院下属北京翼络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翼络数字”)承接了国家发改委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孪生体子课题研究工作,其中的前提就是“数字孪生体是数字经济新基建”。
据工业4.0研究院观察,美国、英国分别推出了数字孪生体国家战略,美国海军还计划花费210亿美元打造数字孪生体基础设施,英国则直接提出了国家数字孪生体战略。
在国家发改委推进的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中,已经考虑到数字孪生体新基建的方向,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第二:2017年的时候,Gartner认为48%的企业要么已经拥有数字孪生体基础设施,要么计划在2018年建设。
事实上,Gartner在2019年已经宣布数字孪生体进入了主流(Mainstream),这宣告了美国的造风过程进入市场销售阶段。
按照Gartner的讲法,任何物联网平台都需要介入到数字孪生体。我国工业互联网基本等同于物联网,但从企业应用的程度来讲,估计只有10%左右的企业建设了数字孪生体基础设施。
第三:数字孪生体显然不能跟模型等同起来,它远远比模型的含义要丰富。
这一点也是国内行业人士容易误解的地方。有一些企业把一些数据模型等同于数字孪生体,这样的视角是有局限的。
Gartner认为,数字孪生体包含了物体的模型,例如几何模型、数据模型等等,但它可能是控制、监测、分析、仿真、数据等。
工业4.0研究院一直把数字孪生体等同于实体企业的数据基础设施,因为它天然的数据驱动特征,加上基于实体产生数据的方法,让数字孪生体新基建具有其他任何概念要深刻得多的意义。
第四:数字孪生体有趣的地方在于数据颗粒度不同。
这是工业4.0研究院把数字孪生体分为仿真派、连接派和数据派的缘故,这在《全球工业4.0研究报告(2020)》中做了很好的阐释。
数字孪生体对物理模型的逼真度要求不同,意味着企业投入的规模不同。毫无疑问,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像航天军工不计成本和代价的,它们需要一点点投入,并且要求在不同阶段都有成效。
基于数字孪生体的企业数字基础设施可以满足这个需要。
翼络数字公司提供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包含了企业数字基础设施、资产数字孪生化、数字孪生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在几百万投入内帮助企业建立自主可控的企业级数字化体系,为企业根据发展阶段不断调整解决方案提供可能。
作者:胡权,工业4.0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